咨询热线:0731-84839308

联系我们

  • 地   址:长沙市天心区暮云工业园新兴科技产业园A2幢
  • 电   话:0731-84839308
  • 联系人:雷宾
  • 手   机:13787230990
  • 网   址:http://www.fangleis.com
  • 邮   箱:785317660@QQ.com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行业新闻
对于采气井站防雷检测方法和流程的研究
发表时间:2023-07-12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
要:采气井站多位于城市周边山区郊县,地势空旷,周围无其他较高建筑物,易遭受雷击。同时采气井站为易燃易爆场所,一旦遭受雷击极易产生爆炸危险。天然气井中含有各类化学物质,极易对金属物质产生腐蚀,对防雷装置产生影响。目前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增加,部分采气井站已经开始实行无人值守。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增加,雷击对精密仪器的损害风险也相应增加。一套完善的防雷检测方法和流程可以减少采气井站的雷击风险。

关键词:采气井站;防雷检测方法;检测流程;雷击风险

强烈气流和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形成雷云,其中雷云又是产生雷电的基本条件,雷电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放电现象,会对易燃易爆场所造成严重威胁,引发安全事故。目前没有针对采气井站的防雷检测技术标准,防雷检测过程中主要参照的是《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》[1]和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》[2],因此 目前的检测依据并不完全适用于采气井站。为保证已建采气井站正常运行,防止雷击电磁脉冲等对自动控制设备造成危害,使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有章可依,开展对采气井站的防雷检测方法和流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。

1 采气井站防雷范围

采气井站均分为区域工艺区和生活区 2 个区域。其中工艺区为易燃易爆场所,确定它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;生活区无易燃易爆风险,故确定它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。工艺区与生活区之间有栅栏相隔,且不同的采气井站的工艺区及生活区的布置不尽相同。采气井站的电子通信系统及电源系统等均放置于生活区内。

雷击对采气井站的主要影响有 2 方面:采气井及输气管道直接遭受雷击,而由于接地装置不能泄放电流产生较高温度,引起气井及管道内天然气爆炸;雷电流对自动化设备及电气设备的损坏,导致停工停产的情况出现。

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,整理历年来防雷安全整改意见,参照相关防雷检测规范及设计标准总结以下防雷检测方法和流程。

2 确定防雷等级

采气井站的工艺区为易燃易爆场所,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;生活区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。内部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结合 GB 50343—2012[3]中的要求,确定其雷电防护等级为 B 级。

3 接闪器检测

3.1 接闪器组成

采气井站的接闪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工艺区的独立接闪杆、风向杆、放散管和各类钢管及钢罐。生活区为集装箱式临时板房,金属屋面自身为接闪器。

3.2 接闪器的材料规格

接闪杆的材料规格如表 1 所示。

风向杆等作为接闪装置时,其材料规格也应符合表 1 的规定。

采气井站生活区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的要求如下:金属屋面的金属板之间搭接长度应大于等于100 mm。

根据金属屋面下存放物品来判断金属屋面的厚度,而一般采气井站生活区金属屋面下无易燃易爆物品,其厚度大于等于 0.5 mm 即可。金属屋面的金属板只能使用薄的油漆保护层、0.5 mm 沥青层或 1 mm 聚氯乙烯层作为绝缘被覆层。

采气井站工艺区钢管、钢罐作为接闪器时,由于其内部存储的介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,故其壁厚需大于等于 4 mm。

3.3 接闪器的检测

首先应查看作为接闪器的材料,再根据材料确定所使用的规格是否满足上述要求;检测接闪器与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是否通畅,锈蚀情况是否严重,如锈蚀情况达到 1/3 以上,需更换;检查接闪器的焊接方式,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;测量接闪器的高度,根据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,检查被保护物是否处于其保护范围内;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线路,接闪器作为接闪装置,不得附着任何线路及管线。

4 引下线的检测

采气井站一般是利用金属构件及管道作为引下线。

4.1 引下线的布置

采气井站如使用专设引下线,在距离地面 0.3~1.8 m 处设断接卡;而当利用金属构件、金属管道作为引下线时,应在跨接部位安装跨接线。

4.2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

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如表 2 所示。

4.3 引下线的检测步骤

首先检查引下线材料及敷设的方式,若为专设引下线要满足表 2 的要求;当引下线使用金属构件、金属管道时,应检查其跨接部位是否安装跨接线;检查引下线有无附着其他电气线路,引下线不得附着其他线路或管线;若为专设引下线,检查断接卡的设置高度是否符合上述要求。

5 接地装置的检测[3-4]

5.1 共用接地系统的要求

采气井站应当利用工艺区及生活区自身的金属构架、管道、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线等与防雷装置共同构成公用接地系统。

5.2 人工接地体的要求

如果单独重新制作人工接地体,当使用圆钢时,其圆钢直径应不小于 10 mm;使用扁钢时,其规格应大于 25 mm×4 mm;使用角钢的厚度应不小于 4 mm;而当使用中空钢管时,其壁厚应不小于 3.5 mm;使用接地线的最小截面积应与圆钢、扁钢、中空钢管等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。如周围土壤具有较强的腐蚀性,可以采用阴极保护措施来防止人工接地体锈蚀。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,不得使用搭接等连接方式,在焊接处做好防腐处理,防止锈蚀的发生。如人工接地体使用水平敷设的方式,其埋地深度不小于 0.5 m,如敷设在有人员通过的区域,其埋地深度不应小于 1 m 或采用厚度为 50~80 mm 的沥青碎石等敷设在接地体上,且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 2 m;如使用角钢等垂直接地,则角钢等长度为 2.5 m 为宜,2 根垂直接地体之间的间距应大于 5 m,最小不得小于 2.5 m。

5.3 接地装置的检测要求

首先测量接地装置接地阻值是否符合要求,采气井站工艺区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,宜共用接地装置[4],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Ω。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检查接地装置的材料、规格以及布置是否符合上述要求。当使用角钢等垂直接地时,需要测量 2 根接地体之间的间距。

6 等电位连接的检测

6.1 等电位连接的要求

6.1.1 爆炸危险环境

采气井站工艺区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,因此它内部的各类设备如钢罐、放散管、撬块、管道、架构、电缆金属外皮等金属物均应连接到防雷电感应装置中。其中平行敷设的管道、架构等,当 2 根管道或架构间静距离小于 100 mm 时,应每隔至少 30 m 进行一次跨接;而交叉敷设的管道、架构等,当其交叉净距小于 100 mm 时,也应跨接,以防止由于雷电流通过产生高电位,在其附近管道上产生感应电流。在长金属物的弯头、阀门、法兰盘等连接处,应测量其过渡电阻,当大于 0.03 Ω时,应跨接;如是 5 根以上的螺栓连接的法兰盘,可以不用跨接。

6.1.2 防止雷电波侵入

工艺区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时,采用架空的方式,在距离它 25 m 处接地一次。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就近接地。若低压线路进入采气井站工艺区,由于它为第二类建筑物,则低压线路应采用屏蔽电缆埋地引入,且在入户处将屏蔽层金属物进行就近接地处理。若因条件限制,使用架空接入,则应在离工艺区 15 m 以上采用屏蔽埋地引入,同时在埋地线路与架空线连接处,应装设接闪器。接闪器、电缆金属外皮等金属物应连在一起接地。若低压线路进入生活区时,可埋地接入,在入户处进行就近接地处理。也可架空直接引入,但应在入户处应加装接闪器,并将它与周围金属物连在一起接地。靠近生活区的电杆上的绝缘子铁脚也应接地。

6.1.3 其他等电位连接要求

在工艺区内的金属罐体两端应设有至少 2 处接地点,同时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 30 m,若大于 30 m要增加接地点。等电位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如表 3 所示。

6.2 等电位连接的检测要求

首先应检查工艺区内管道、架构、撬块、金属罐体等金属物是否与接地装置相连接,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是否满足表 3 的要求,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.03 Ω。还需检查工艺区内管道的敷设情况,平行敷设的管道,管道间净距小于 100 mm 时是否有跨接;交叉敷设的管道,当 2 根管道间净距小于 100 mm 时是否有跨接,跨接两端过渡电阻同样不应大于 0.03 Ω。同时要查看管道进出工艺区的方式,若为架空管道,在离它 25 m 处是否进行接地。埋地金属管道是否在进出建筑物处就近接地。检查是否有低压线路进出工艺区,同时其进出工艺区的敷设方式及对应的接地情况是否满足 6.1.2 的要求。同时在遇到管道弯头、阀门、法兰片等处时,需测量其过渡电阻是否满足 6.1.1 的要求。检测金属罐体时,要查看它是否满足 6.1.3 的要求。

检测生活区时,首先要查看屋内低压配电柜、通信机柜等是否以最近的距离与总等电位连接处进行连接;同时测试其过渡电阻,由于生活区为第三类建筑物,其过渡电阻阻值不应大于 0.2 Ω。检查配电线路进出生活区的敷设方式是否满足 6.1.2 的要求。

7 浪涌保护器(SPD)的检测

7.1 浪涌保护器(SPD)的要求

浪涌保护器(SPD)应通过管理机构认可的实验室检验,并取得合格证。电源线 SPD 原则上应安装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(如低压线路进入生活区低压配电柜的位置),当低压线路能够承受预期的雷电流时,SPD 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。电源线各级 SPD 的安装位置及标称防电电流的参数配置如表 4 所示。

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(SPD)一般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,并就近与等电位连接网络实现良好电气连接。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标称放电电流一般大于等于 3 kA。浪涌保护器(SPD)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要求如表 5 所示。

7.2 浪涌保护器(SPD)的检测方法

首先对 SPD 的外观进行检查,查看是否有灼烧或变形等情况,若有灼烧或变形等情况,需尽快进行更换;还需要观察 SPD 劣化指示灯,看是否存在劣化现象,当指示灯显示存在劣化现象时,需尽快进行更换。记录下各级 SPD 的安装位置、数量、型号、主要性能参数等,同时对照表 4,确定它是否适用。当在同一条线路上安装多个 SPD,且同时有电压开关型 SPD 与限压型 SPD 时,不同类型 SPD 之间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 m,若小于 10 m 需增加退耦元件;若均为限压型SPD,则 2 个 SPD 之间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5 m,否则同样需增加退耦元件。

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,还应对SPD 进行漏流、残压、限制电压、绝缘电阻和压敏电压等参数的测试。检查电源电涌保护器(SPD)的连接导线是否符合表5 的要求,同时 SPD 两端连接导线的总长度不得超过 0.5 m。测量 SPD 的接地电阻值是否小于 4 Ω。检查有无安装防止电源浪涌保护器(SPD)短路的过电流保护器,其最大额定电流是否符合产品手册中的要求。

8 结论

防雷检测是防雷工作中一项尽量减少雷击风险的工作。本文结合各项现行规范标准,总结了采气井站的防雷检测方法和流程,严格按照相应检测方法和流程,每半年开展一次防雷检测,可以切实提高采气井站的防雷安全,避免雷击灾害的发生。


 
上一篇: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防雷检测方案(二)
下一篇:湖南省《港口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》DB43/T 2214
Copyright © 2018- 吉林省宇泰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  All Rights Reserved.